咨询热线 :

15952798730 / 0514-87232602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栏目导航 > 盐商饮馔
栏目快速导航

盐商饮馔 扬州美食 走向世界

        扬州盐业繁盛,获利巨大。它造就了以扬州盐商为代表的富贾阶层。

扬州盐业(亦称两淮盐业)始于汉初。《史记·吴王濞列传》载:“濞则招天下亡命铸钱,煮海水为盐”,经四十年经营,“以故无赋,国用富饶”。汉代,武帝立盐法,实行盐专卖。

唐代,扬州盐业经济迅速发展。先后在扬州设处置转运院、江淮监院。第五琦、刘晏先后来扬任盐铁使,制订实施了榷盐法(即专卖)。淮南盐产为东南沿海最高产区,而扬州为其集散地。两淮盐业成为国家赋税的主要来源之一。宋洪迈《容斋随笔》载:“唐盐铁转运使在扬州,尽斡利权,判官多至数十人,商贾如织,故谚称‘扬一益二’,谓天下之盛,扬为一而蜀次之也。”

宋、元、明时期,扬州盐业继续稳定发展。宋代,发运使驻扬并管理东南六路茶盐等事。为解决戍边将士粮草来源与运输问题,实行“折中法”“盐钞法”“行引法”,允许商人在完成军需任务后,在一定规模、一定地区内业盐。元代,朝廷在扬置江淮都转运盐使司,管理两淮盐场以及生产流通。明袭元制,仍于扬州置两淮都转运盐使司。明初实行“开中法”,仿宋“折中法”。明万历44年,明廷在两淮推行“纲运法”,在照顾边商的同时,疏通积引,确立窝商的垄断地位,即由官专卖实行商专卖。自此,盐商的人数,经营规模,经营利润大幅度提高。明中叶,外籍盐商纷纷来扬。最先者为开中(山西、陕西北部)商人,继之为徽商。起初主要为内商、水商,后增加了纲商。嘉庆《重修扬州府志》卷52载:“嘉靖时西北商贾在扬者数百人”。

清前期,扬州盐业进入鼎盛时期。清廷在扬设两淮巡盐史。两淮盐区为全国产销量最大的盐区。两淮盐税为清政府最大的收入。《嘉庆两淮盐法志》卷55载:“两淮岁课为天下租庸之半,损益盈虚,动关国计。”

扬州陕籍盐商多来自三原、泾阳、绥德。他们有专门的商籍,其子弟参加扬州的科举考试。其中明代中进士、举人、贡生的达56人。清初(康、雍、乾)为29人。

扬州晋籍盐商多来自河津、蒲州、大同、襄陵、霍州。他们乡土观念浓厚,以地域和血缘为纽带,结成不同的帮系。有的世代业盐。晋籍盐商也有不少子弟参加科举考试,不少人中进士、举人。

明弘治始,大批徽商徙扬业盐。万历时,徽商已排名陕商、晋商之前。清乾隆时,徽商已成为扬州盐商的主要代表。徽商来扬,多“挈其家”而来。其中巨擘还担任“盐策祭酒”“商总”(半官半商,权力巨大)。《歙县志》载:清代扬州八大总商中,徽籍就达四人。

此外,扬州盐商还有一些来自江西、湖广、浙江等地。

扬州盐商资本雄厚,获利巨大。明·宋应星《野议·盐政议》称:“商之有资本者,大抵属秦、晋与徽郡三方之人。万历盛时,资本在广陵者不啻三千万两,每年子息可在九百万两。”清·汪中《从政录》卷2称:“向来山西、徽歙商人之商于淮(注:两淮,即扬州)百数十户,蓄资以七、八千万两计。(注:相当朝廷 2 年财政收入)。”

清代扬州,最讲究饮馔的,数两淮盐商。朱自清《说扬州》“扬州是吃得好的地方,这个保你没错儿。”但扬州菜“若是让盐商家的厨子做起来,……却也滋润、利落,决不腻嘴腻舌。不但味道鲜美,颜色也清丽悦目。”

两淮盐商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他们建造名园巨第,讲求服色肴馔,豢养歌儿舞女,奢靡之风极盛。光绪《江都县续志》卷15记载说:“商人多治园林,饬厨传,教歌舞以自侈。”每逢婚嫁喜庆、凶丧大事、生辰冥寿,都要大摆宴席。名客贺吊,每次宴会动辄数万钱。平日,他们接待宾客几无虚日。如程晋芳,自高祖由歙迁扬,以盐箧起家,他“延接宾客宴集无虚日”(翁方纲:《翰林编程君晋芳墓志铭》)。江家筑有紫珑玲阁,“集四方名流觞咏其中”(许承尧:《歙县志》卷10)。大盐商马曰“有园亭曰小玲珑山馆,四方名士过者,辄款留觞咏无虚日”(《清史列传》卷71)。盐商周海门,经营盐业不到十年,家政素封。此人善纵捭阖、贵戚权要,时相馈遗,甚至地方长官有疑难之事亦要同他商量。为表示自己的豪爽,家中食客常千人,并倚山建客邸数百,编号为之。客人来后,以次住宿,如归其家(易宗夔:《新世说》卷4)。这批讲求饮食服务等享乐的盐商,被后人称为“盐商派”。

两淮盐商讲求服食屋宇、恒舞酣歌的奢靡习气,影响了社会风气,因而惊动了清最高统治者——雍正皇帝。他在雍正元年(1723)下了一道上谕,说盐商“饮食器具备求工巧,……宴会戏游殆无虚日”,“甚至悍奴豪仆服食起居同于仕宦,……骄奢淫佚相习成风”,就中“淮扬为尤甚”。他警告说,从今往后,如仍前奢侈,或经他访闻得知,或被督抚参劾,“商人必从重究治”,地方官员也不能逃脱“纵徇之咎”。(嘉庆《两淮盐法志》卷首一)。

两淮盐官、盐商讲究饮馔,其中一些人还精于烹调,亲自下厨。梁章钜好友童濂,道光年间任两年淮盐运使司海州公司运判,他“治庖甲于邗上”,经常召梁章钜宴饮,“揩眸饱读画,扪肠饫调羹”(《浪迹丛读》卷11附)。

两淮盐商饮食特色:

图片20

一是宴筵席面“宏大”。清康乾时,某姓盐商(即西园曲水主人),每食,厨师都要准备上十几席荤素菜肴和面点。开饭时,盐商夫妇并坐堂上,侍候者将菜肴面点放置于前。盐商夫妇不食,则摇首。侍候者即更易他席于前(《清稗类钞》)。又如嘉道时,任两淮盐政、人称“阿财神”的阿克当阿,“每食必方丈”。两淮盐商无论家宴,还是举办宴会,必有音乐歌舞,如上述阿克当阿“除国忌外,鲜不见戏剧”。

清代筵席中的顶峰之宴——满汉大席,也称之为满汉全席、烧烤席,有人称它为饕餮式的筵席。乾隆临幸扬州,一切备办接驾的准备工作,实际上都由两淮盐商负责与支持。据邓之诚《骨董三记》卷三记载,扬州盐商程庭的《停骖随笔》记述,康熙六旬,他入都祝嘏,曾恭进汉席百筵,饽饽席百筵,结果“蒙恩收进”,随后他跪辞回南。据邓之诚说:“当时祝嘏者,不止程庭一人,盐商而可具进物折子,又后来之所无也。”《停骖随笔》所说之汉、满席各百筵,很可能即满汉大席。《调鼎集》所记大部分为淮扬菜,上列有汉席、满席菜肴,而在满席菜肴目下又有子目汉席菜肴。据《扬州画舫录》《停骖随笔》及《调鼎集》记载,以及乾隆、嘉庆时苏州市面上有出卖满汉大席的情况推断,两淮盐商家是有可能会制作此宴的。事实上,这种特大筵席也只有经济实力雄厚的盐商家才能享受得起。可能因雍正皇帝有《上谕》在案,未便言明之故。

二是苛求原料“新嫩”。鲥鱼是长江下游特产。新鲜的鲥鱼其味鲜美,其肉细嫩,只有每年四月才能享受此一美味。每年四月长江鲥鱼上市,两淮盐政阿克当阿派遣几条小艇,张网于渡镇江焦山急流之中,艇中置办柴草锅釜,捕得鱼后,立即放于锅釜中,小艇急划归扬州,至平山堂时,鱼熟味香,正好品味,此与亲在焦山烹食毫无差别(金安清:“水窗春呓”下)。盐商洪某举办的消夏会菜肴除“常供之雪燕、永参以外,驼峰、鹿脔、熊蹯、象白,珍错毕陈”(孙静安:《栖霞阁野乘》下)。这些原料不是普通人所能具备的“新”东西。有些菜肴的原料虽普通,但因烹制技术颇精,因而精美绝伦。

三是讲究原料 “奇特”。清代两淮八大商总之一的黄均泰,每天早晨起身后,饮参汤和2枚鸡蛋。此鸡蛋非从市场上购买来的,价值一两白银一枚。此蛋是由黄均泰家厨所豢养的母鸡所生。此鸡的饲料,是由参术耆枣等研细而成。由此鸡所生之蛋味道鲜美,价值极高。一只鸡蛋竟变成如此“奇特”的食品。

四是烹饪制作 精致”。扬州盐商菜是淮扬菜之精萃。它精致应时,菜中有诗,平中见奇,平中求精,平中提味,平中显美。

图片21

五是菜肴点心清雅”。扬州盐商菜源于扬州家常菜,通常采用普通食材。但选料严格,制作精细,以精工细腻著称;注重火候,突出主料,突出本味;色泽和谐,艳而不俗。扬州盐商菜讲究平淡、清和、典雅,化时令常蔬为美味,重在清雅,富有文化气息。马氏兄弟、程梦星等在行庵之西的让圃咏春雅集,作《让圃咏春蔬组诗》,咏蒌蒿、荠菜等春蔬,有尝新之意、文士雅韵。卢氏古宅秋菊宴以秋蟹水鲜为食材,以儒商人文故事为主线,拉开饮宴画卷。盐商宴几乎每道菜均有典故,均有诗。蛼螯豆腐精绝无双,豆腐两面金黄,毫无卤汁,有蛼螯味而不见其物,平中见奇。酥香炙肉有肉脯酥香、火腿腊香,烤肉酥脆,平中求精。秀茨烧笙箫食鱼不见刺,借肉香而不见肉,以小茨菇配烧之,平中提味。清炒蟹馓集蟹香、馓香、胡椒香、菜香为一体。金黄油亮,平中显美。

淮扬菜的美誉度与盐商菜密不可分。虽有少数盐商穷奢极靡,相互攀比,矜持炫耀。但扬州盐商文化具有高雅性、精湛性,辐射力和传播力;对全面了解历史,弘扬文化,传承文明,古为今用,将发挥很大的作用。少数盐商菜虽有铺陈、奇特之支流,但主流是讲究平淡、清和、典雅,时令常蔬为美味,富有文化气息。

商菜  扬州盐务官员和盐商为奉迎、雅集而制作的系列菜肴。清代,两淮盐商发展成为全国三大商人集团之一。两淮盐商中一些饱学之士,如马曰琯、马曰璐、江春等在扬构筑园亭馆舍,延致名士,结社吟诗,主持诗文酒会。许多盐商亲自下厨、课厨,编撰文宴诗集,整理烹饪文献,其中马氏昆季、江春最为著名。

盐商菜的烹调方法有:炖、焖、烧、烤、炒、糟、、煎、煮、熘、炸、酿、蒸、熏、爆、熬等。有时一味菜肴多种方法次递使用。

盐商菜形成了精致、高雅、时令、清淡、融和的风格,食材选料严格,按季选用时菜,配伍严格,制作精当。讲究制汤,清汤清澈见底,浓汤浓厚如乳。擅长炖焖,清淡味雅,菜式变化无穷。

盐商菜技术高超,历代名厨辈出,名菜名点献珠玑。盐商宴有春卮宴、吟荷宴、秋菊宴、赏梅宴等。

卢氏盐商百宴飨客   卢姓盐商住宅位于扬州康山街22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为江西盐商卢绍绪所建卢绍绪以八千两银子用卢庆云堂名义购康山街南北两块空地在此建造七开间房屋七进,占地十余亩,间、厢、披、廊、亭合计二百余间,前后走廊十三道,大小天井十七方,建筑面积4000余平方米光绪二十年开始建设,历时3年建成,共花费银子七万八千余两,为晚清扬州住宅之最气势磅礴。第一进为庆云堂,为会客宴饮之所,号称百宴厅。

“扬州好,调鼎集佳肴”,这句词的注脚即卢宅“百宴厅”。卢家的二太太(卢绍绪二儿媳)介绍,宴席前后,宾客到意园或小苑赏景,筵席上不仅有酒有肴有果,还有砚有笔有歌,诗赋风雅,不亦乐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