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

15952798730 / 0514-87232602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栏目导航 > 扬州历史地理
栏目快速导航

扬州历史地理 扬州美食 走向世界

概 述


扬州历史地理


扬州位于江苏省中部,东毗泰州,西连南京,南望镇江,北接淮盐;长江流经南部,京杭大运河纵贯全境。扬州风景秀丽,气候宜人,交通发达。
    扬州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据高邮龙虬庄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考古发现,早在7000多年前,人类就在这一带繁衍生息。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在蜀冈筑邗城,并开凿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人工运河——邗沟,沟通江淮水系,为扬州建城之始。

2500多年来,扬州以其悠久的建城历史、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引得了众多海内外宾朋注目,多少文人骚客曾在扬州留下大量诗词歌赋。扬州曾经是驰名全国繁荣昌盛的商业城市,又是歌舞升平的消费城市,还是南来北往的枢纽城市。
    历史上的扬州幅员辽阔,至汉唐时期已发展成为全国的经济、文化中心之一,曾被誉为“淮左名都”。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扬州的行政区划作过几次调整,今辖广陵、邗江、江都三个区,高邮、仪征、宝应三个县(市),全市共有77个乡镇、14个街道办事处。全市总面积6634平方公里(其中市区总面积980平方公里),2019年全市户籍人口457.14万人。
    历史上的扬州经济繁荣,盛唐时期财富冠天下,有“扬一益二”之称。清代中期,扬州成为漕运枢纽和全国最大的盐业经销中心,以50万人口的规模,位居世界十大城市之列,成为18世纪末中国城市发展的代表。

古代我国分九州: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尚书·禹贡》:“淮海惟扬州”。公元前21世纪,夏禹铸九鼎,象征九州。
     汉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在全国设十三州:冀、兖、青、徐、扬、荆、豫、益、凉、幽、并、交、司、隶。置刺史、州牧。扬州辖境相当今苏、皖、浙、赣、闽、沪及鄂南、豫南等。扬州治所,先后在历阳(今和县),寿春(今寿县)、合肥等地,这种情况延续到东汉。三国、六朝时期,扬州治所在建业(今南京)、会稽(今绍兴)等地。
    唐宋淮南、扬州  唐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唐太宗按山河形势在全国设十道:关内、河南、河东、河北、山南、陇右、淮南、江南、剑南、岭南。唐开元21年,增为15道,置存抚、巡察、按院等使。后以采访处置使为常制,职掌与汉刺史同。淮南道辖境为今苏皖等江淮间,治所在扬州。安史乱后,肃宗至德元年(756年),唐始在扬州设淮南节度使。淮南节度使前均冠以“扬州大都督府长史”。 《旧唐书》地理三 淮南道:“扬州大都督府 隋江都郡。……后置淮南节度使,亲王为都督,领使;长史为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恒以此为治所。”

宋代改道为路,初为21路。至道二年,定为15路:京东、京西、河北、河东、陕西、淮南、江南、荆湖南、荆湖北、两浙、福建、西川、峡、广南东、广南西。真宗时增至18路,神宗时增至23路。淮南路均为其中之一,治所仍在扬州,统扬、楚(即今淮安。唐宋大部分时期,今淮安称楚州)、濠、寿、光、黄、蕲、舒、庐、和、滁、海、泗、亳、宿、泰、通17州。路置监司、军帅诸职,以转运使司、提点刑狱司、安抚使司(分别称漕司、宪司、帅司)为一代常制。熙宁间分淮南路为淮南东路、淮南西路。淮南东路治所在扬州。辖境相当今苏中、皖东。扬州太守领淮南东路兵马钤辖。《宋史》卷八十八·志第四十一·地理四:“淮南路,旧为一路。熙宁五年,分为东、西两路。” “扬州,大都督府,广陵郡,淮南节度。……旧领淮南东路兵马钤辖。”如苏轼知扬州时,兼淮南东路兵马钤辖。
    南宋,在扬州置江淮制置使、淮东制置使。
    江南全省形势总图 (原载乾隆《江南通志》)范璨《江南通志》序:江南“东环沧海,西茹长江,北倚河淮,南俯震泽”。

1:“江南”是一个与经济富庶、风景优美、人文荟萃等品质相联系的文化符号。古代行政地理中的江南,并不以长江划界,也不包括浙江,而是以淮河、长江流入东海的江南、江淮、淮北三个板块为“江南”组成部分。

2:江南省,元至正十六年(1356),朱元璋置“江南行中书省”。辖境相当今江苏、安徽二省和上海市以及江西婺源。明洪武元年(1368)改置中书省。清代延续“江南省”的建制。因区域广大,分江苏、安徽两个布政使管辖。

南朝齐 谢朓《在郡卧病呈沈尚书诗》:“淮扬股肱守。”唐初以来,最早用淮扬一词的是唐兵部郎中杨凌,其“奉酬韦滁州寄示”:“淮扬为郡暇,坐惜流芳歇。”

明代著名戏剧家汤显祖有多首诗词提及淮扬。明代吴稼竳、曹学佺等著多首诗咏淮扬。 清代大画家石涛曾绘“淮扬洁秋图”。 诗、画中的“淮扬”指以扬州为代表的江淮地区,兼指扬州。有的直指扬州。